樟树别名香樟,是我国的重要园林绿化、珍贵用材树种。它树形优雅美观,叶色翠绿常青,被广泛用作庭荫树、行道树、防护林及风景林,列植、孤植、丛植、群植都很合适。香樟喜光,稍耐荫;喜温暖湿润气候,耐寒性不强,在 8-10℃ 低温下幼枝易受冻害。对土壤要求不严,较耐湿润,忌水渍,也不耐干旱、瘠薄和盐碱土。主根发达,深根性,能抗风。萌芽力强,耐修剪。生长速度中等偏慢。有一定抗有毒气体能力,能吸收多种有毒气体,较能适应城市环境。宜兴在园林绿化中亦大量采用了香樟。近年来 , (主要是行道)香樟生长出现了异常情况 , 先是个别植株的叶片变黄 , 继而株数增加 , 目前己有黄化死亡的现象。 2006 年 -2007 年,我们对宜兴城区主要道路的行道香樟(包括个别绿地、灌木色块)进行了调查,并结合调查情况从治标治本两个方面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试验治理,从中得到了一定的启示,简述如下:
一、香樟黄化病危害的情况:黄化病症状 香樟植株顶端的新梢嫩叶之叶脉间先开始失绿,由叶尖逐渐向叶基变黄,而叶脉仍保持绿色,生长速度明显下降。严重时整个新叶均会变成黄色,叶脉也逐渐变黄,最后几乎变成了白色,植株生长也显得缓慢。中下部的老叶也表现出叶脉间黄化的症状,顶端或外叶缘或叶尖出现枯焦及坏死,继续发展,则叶片脱落,植株生长停滞而死亡。从调查统计的结果来看,香樟黄化病有逐年上升、加重的趋势,严重者趋于死亡,影响景观效果,急需采取措施进行治理。如人民路的香樟 07 年比 06 年发病率上升 4.4% ,太滆路上升 2.5% ,病情指数分别上升 2% ,2.5%.宜兴地区的香樟春、夏初季节,由于进入生长期,黄化有隐藏或掩盖的迹象,严重的 3-4 级长出的新叶也不黄化或者不加重,黄叶和嫩叶有些混淆不清,叶色是淡绿或嫩白色,到夏中、夏末黄化病开始显现,黄化叶开始由淡绿转黄,到梅雨季节新梢生长 10-15 公分,黄化病叶出现嫩叶白叶现象。
二、香樟黄化病的发病原因:
铁虽然不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,但它在叶绿素的形成中是绝对不可缺少的。园林植物铁缺时,就会因叶绿素的形成受到阻而导致出现 “ 失绿症 ” 。根据对黄化病选样的有效铁的测定,含量均偏低,造成香樟黄化病的发病主要原因。
其次,土壤 PH 值高,也会抑制铁的活性,而宜兴黄化香樟的土壤 PH 值大部分都在 8 左右,抑制了铁的吸收和利用。
其三,有的植株,据测定磷的含量过高,抑制了铁的吸收和利用,也引起黄化病发生。
另外,香樟根系周围的渍水,板结不透气、有机物含量低等都会影响到铁的吸收和利用,也都会引发黄化病。
三、香樟黄化病的治理:
从根本上来说,香樟黄化病的治理是一个综合的工程,须从治本治标两方面结合才能奏效,且治本是关键,要创造香樟生长发育的良好的立地条件。
香樟黄化病的治理的预防:
1、 规划中植物配置注意适地适树 , 微酸或偏酸性可规划种植香樟,碱性土不可种植香樟。
2、 从种植施工入手,凡建筑垃圾或含有石灰质的土壤,都必须改土,去除原土,改用适宜香樟种植的客土。
3、 考虑到黄化病的遣传,应从苗木抓起,头年有黄化症状的苗木应从苗床中剔除,不让其出圃。
4、 栽植后一、二年的植株,如有黄化的苗头,即行治理。
发病后的治理:
1、 增酸改土,一是在黄化病的植株根系周围加酸性介质利于铁的吸收,可在根系周围土壤中每平方掺入硫磺粉 100-200 毫克或每平方米施入 150g 的硫酸亚铁粉末,或 用 0.2%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其它酸性肥料溶液来浇灌土壤,使土壤呈弱酸性;水中加入少量的食用醋,即为醋酸水,或用松针腐熟物,一般在碱性土中掺入 1/6 以上的松针土,也可改良,单独施以有机肥料也可起到防治黄化病的作用。二是采用水 20 ~ 25kg 、饼肥 1.0 ~ 1.5kg 、硫酸亚铁 0.25 ~ 0. 30kg ,混和置入水缸内,加盖封严,放在阳光下曝晒待其发酵腐熟后,取其清液,兑水稀释 5 ~ 6 倍,开环状沟施入根盘内(网上资料);冬季涂白易增加根际碱度,可以考虑不涂白或其他药剂处理。
2、 注干治理:可用硫酸亚铁 15 克、硫酸镁 5 克、尿素 50 克、水 1000 克配成药液,用电动打孔器打孔用 10-20ml 兽用注射器距地面 30 厘米 8-10ml 药液倾斜注入树干,用烂泥封孔。将 0.3 % ~ 0.5% 的硫酸亚铁溶液注入到树干内(网上报道)。
3、 25 公斤水溶入 25 克 柠檬酸后,加入 80 克 硫酸亚铁,待溶解后再加入 50 克 尿素制成复混铁液(上海报道)在 5 月份生长期进行叶面均匀喷雾防治,连续 2-3 次。间隔期 25 天。
4、 小径黄化严重香樟的可挖除原植株,对树穴消毒后换用适宜的客土重新补植。